美在江西

作者:装潢艺术设计蔡露娜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 点击:     责任编辑:xsk       

中国最美乡村—江西婺源

江西婺源县理坑村现存明清古建筑一百二十余幢,村子随处可见粉墙黛瓦,青石铺路,巷贯街连,层层叠叠的飞檐戗角和突兀多姿的马头墙,官邸民宅工艺精湛的雕梁画栋,整个村子是一个建筑艺术的博览园,理坑现已成为全国美术、摄影爱好者的创作基地。

我到理坑之初,总迷恋于一些黑白组成的节奏和忧伤,像萧邦的曲子。记得在早起的河堤边,我就那么静静地坐了大半天,透过几百岁的古樟的叶脉追逐阳光的角度。光线落在肩上不硬不绵的力度,让人感觉到一种野性的暖意。那些黑白的房子在阳光的烹制下,也像煎炸的豆腐,开始发出“滋滋”的声响,焕发出迷人的柠檬黄。从村子的外围看,黑瓦白墙层层叠叠,简洁和精炼之美让人叹为观止。长长的巷子窄窄的巷道,看来只有村里人才拿它有办法,村中北面一隅已经让我晕头转向了。

理坑村有很多古树,尤以樟树甚。这些奇形怪状的古樟树多有几百年的历史了。他们张牙舞爪,树干虬曲,浓荫如盖,有着仅属于古徽州的古意和沧桑。古樟树底,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蜿蜒着向着远处淡去。我曾经起了几个大早,为的就是看看雾气中古樟婆娑的身影。朦朦胧胧的晨雾,缥缥缈缈的树影,浓浓淡淡,似有若无,像是水墨画。理坑多山,多水,村庄的总体布局上也强调“天人合一”,那种依山傍水的和谐美,总是不断对我的心脏制造冲击。

  理坑人很热情,他们招呼着游客歇上一脚。于是,绿茶捧到了你的手里,瓜子也端上来了。一转眼间,寒气遁形了,这种温情的记忆总是让我不时地推荐同学朋友有空要去婺源看看,民风的纯朴是要靠心去感受的。理坑的美食,每次画画回来,脚跟还没站稳,就跟小摊贩们杀价,立马捧来了一大捆甘蔗。往嘴里一送,那个脆和甜呐,嘿嘿,就不说了,等你亲自去试。冷水潭鱼和荷包红锂鱼肯定是婺源美食中推荐指数最高的了。也不晓得是怎么个做法,无论清蒸还是红烧,那个鲜和美让不碰淡水鱼的我每餐都要让我大快朵颐。现在想来都觉得恍然若梦。还有什么蕨菜腊肉、粉蒸肉,每一个盘子都被清道夫清扫一空。

  永远黑白的房子、古老的香樟、充满乡土气息的食品,构成了对婺源的全部记忆。还有那种叫婺源的温情,像淡淡的清酒,永远停留在唇边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

 

《卧虎藏龙》的拍摄地—宏村

青砖黑瓦,板人家,古朴的儒商文化一定还在这里,我坚信,来之前,这个念头已经默默地在心中思忖了千遍。我总是掘强的认为,去一个地方,总得寻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只能感知得到的东西,那才是完满。可惜近来的名胜景区,人为的僵硬造作,已渐渐的让古朴的中国文化蒙羞。自然的奇景也渐渐的被蒙上了浓厚的商业光环,常常会发现美丽的山川秀景前竟然找不到一处可以照相的地方,背景里全是形形色色的游人。然而,这里,台石的老街上,宏村的游人们,一来到了这里,便被融了进去,让人觉不出天地人之间的不和谐处。记得去年去西安,在参观兵马俑时,导游告诉我们,俑坑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与自己面相极相似的面俑,可惜那只是个体的雷同。而在这里,人的总体得到了升华,人被这景色接纳了。这本就是一个包容而和谐的地方,每一个角落里都彰显着和而不同的中庸理念,每个人来到这里,都会找到自己的归属。

袅袅的青烟,带着淡淡的烧饼的清香。望着这如山水画的街景,心情难得如此的平静,竟把一切的烦恼都抛诸脑后了。来到这里,这里的街道没有“百千家似围棋局,十二街如种菜畦”那种规整的格局,却有着一种散文式的错落有致,形散而神凝,就像从一个根延发出去的参天苍木。人生莫不如此,不求如此中规中矩,只求错落有致,宁静即美!心如止水,虽千波万浪而终归于平静。身处的环境浮躁与否,对于智者而言,终归只是一种幻画。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,唯大成至圣者能逍遥于三界。

远处,一位长发飘飘的摄影师正在拍摄,我整了整衣襟,望了望镜头,只要有一颗宁静的心,我便也是这水墨画中的一景。

 

 

中国瓷器之都—景德镇

“楼上寝,残月下帘旌。梦见秣陵惆怅事,桃花柳絮满江城。双髻坐吹笙。”梦一繁华!走进景德镇,目之所及,怎一个“喜”字了得,一排排青花瓷灯柱,玉树临风,肃立街头,光照大街,高洁清新之感迎面而来,广场上或为影青瓷柱,或为瓷兔望月,无处不见瓷的玉姿,向人们传递着丰富的信息:这就是著名的景德镇瓷器的出产地。那份高雅,那份讲究,那种独具的匠心令外乡人既羡且妒……

回去的路上,望着窗外形形色色的忙碌的人群。我突然想到,好像是自己一直沉醉在白墙黑瓦、曲巷深弄的幻想之中,而这恰恰早已淹没在这些人群当中了。他们的血脉中保留着对于这个古镇的荣誉感,它曾是宋皇御赐名号,举世无双。凭着这淡淡的血脉与归属感,将景德镇发展为这派胜景,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错陈杂、背负与放弃的考验、与恨的纠缠难清,使我心中产生莫名的躁。然而,无论怎样,景德镇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依然散发着绚丽的千年色彩。

 

 

中国五大道教圣地之一—三清山

一听闻三清山,便感受道教印痕,无法抹逝;一观游三清山,便感知秀美山色,无语修饰;一拥抱三清山,便感觉心属此山,无力自持。

因为这里是“云雾的家乡,松石的画廊”;因为这里是道教的福地,精神的瑰宝;更因为这里是人间的仙境,生物的天堂。

三清山有中国山水画天然摹本之誉,早起七点从写生基地出发沿途金黄的稻谷似铺在大地上的织锦地毯,将秋天诠释得精彩飞扬。而三清山景区却依然莽莽苍苍,清秀翠绿,与山下三清湖的湛蓝绿色组成一种基本的生命色调,几乎看不到秋色。山野的天空总是令城市里的人们羡慕,而三清山的天空纯净得令所有的人为之赞叹。无论是日出之时,还是落日之际,三清山天幕中的云朵如出水芙蓉,或洁白如玉,或红艳如桃,带着一种仙气,带着一股灵气,悠然地在空中变幻着自己优美的身姿。

也许,雨中的三清山更有情趣,雾中的三清山更显飘渺,云中的三清山更有韵味;也许,杜鹃花盛开时是三清山最美的季节,漫天飞雪时是三清山最冰洁的时节,但我想,这个金秋的晴朗日子,对于游三清山的人们来说,注定弥足珍贵。因为,阳光下的三清山,显得更加透明,更加干爽,更加金碧辉煌。

从三清山归来,它的瑰奇与神韵依然存留在我的镜头里,存留在我的记忆中。

 

    写生之旅已经结束,可是我们追求艺术的步调却没有停止,我们依然在路上。